诗词原文
咏松
朝代:唐代
作者:韦应物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寻常乃如此,松柏有高名。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淡雅,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与王维、孟浩然等并称“王孟韦柳”,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涧底生长的松树郁郁葱葱,而山上生长的树苗却疏落稀疏,松树凭借它一寸粗的树干,就能遮蔽百尺长的枝条,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而有才能的人却埋没在下级官吏之中,这是地势造成的,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金、张两家凭借祖先的功业,世代做高官享厚禄,冯唐难道不伟大吗?可到了白头仍不被重用,世间的事情常常就是这样,只有松柏才能留下高洁的美名。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涧底松与山上苗的生长环境及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与人才埋没的现象,诗人以松喻己,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赏析
本诗前八句以涧底松与山上苗的对比开篇,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世家子弟与英俊之士的不同命运,诗人通过金张与冯唐的对比,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才的埋没,最后两句“寻常乃如此,松柏有高名”是全诗的总结,也是诗人的自我表白,诗人认为,世间的事情常常就是这样不公平,但只有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才能留下美好的名声。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深沉真挚,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本诗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期,诗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他深感社会的不公与人才的埋没,于是辞官闲居,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本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比涧底松与山上苗的生长环境及命运,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高洁品质的坚守,本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