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
瀑水流千尺,峰峦秀百层。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最初是谁爱上了这满山的苍翠,仿佛在空中建造起了一座座楼台,瀑布水流长达千尺,山峰层层叠叠,秀丽无比。
(注:原诗中“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并非直接出自《望庐山瀑布》的标准版本,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整体意境进行翻译,意在表达诗人对庐山美景的热爱与想象。)
释义
“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庐山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苍翠的山色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楼台,让人不禁遐想连篇,结合全诗,诗人通过描绘香炉峰的紫烟、瀑布的壮观、山峰的秀丽,展现了他对庐山景色的深深陶醉与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的香炉峰和瀑布为背景,通过夸张的手法,将自然景观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瀑布比作银河落九天,既表现了瀑布的壮观,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初谁爱苍翠,排空结楼台”两句,以问句的形式,引出对庐山美景的赞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李白山水诗的佳作之一。
创作背景
李白在游历庐山时,被其壮丽的山水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望庐山瀑布》,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遐迩,李白在游览过程中,被庐山的美景所触动,灵感迸发,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以及他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