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烟岁晏须调马,雨雪怀家莫上楼。出自哪首诗?

春秋810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暮

唐·杜荀鹤

多事时危事可愁,

艰难辛苦复东流。

烽烟岁晏须调马,

雨雪怀家莫上楼。

山近觉寒天欲雪,

海深浑暮色如秋。

高楼望去知何处,

一片孤云万里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饱尝生活艰辛,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底层人民,批判时政腐败,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时局多难令人忧愁,艰难困苦如同江水东流不息,烽火连天,年终岁末需要调集战马准备征战;雨雪交加,思念家乡时切莫登上高楼远眺,山近处感到寒气逼人,似乎天要下雪;海深处暮色苍茫,仿佛已是深秋,登上高楼远望,却不知心系何方,只见一片孤云在万里长空中游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艰难困苦,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概述时局艰难,颔联具体描写战乱频仍、思乡情切却不敢登楼远望的矛盾心情,颈联以自然景象烘托氛围,尾联则以孤云万里游比喻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以战乱为背景,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展现了乱世中普通人的无奈与哀愁,诗中“烽烟岁晏须调马”一句,既写出了战争的紧迫性,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雨雪怀家莫上楼”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因战乱而无法归乡的无奈,颈联的自然景象描写,既是对当时环境的真实写照,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独,尾联以孤云万里游作结,既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时局动荡、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杜荀鹤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危亡和个人命运的渺小,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安宁的期盼,这首诗也反映了杜荀鹤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