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绮词新濯蜀江锦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绮词新濯蜀江锦,险韵难追河汉槎。
月下风前吟未了,花间柳外梦初赊。
才高自觉功名薄,世乱谁怜节义家。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天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绮丽的词句如同刚从蜀江中洗涤过的锦缎一般光彩夺目,而艰涩险峻的韵脚却难以追上那银河中的仙槎,在月光下、微风中吟诵诗句还未结束,就已经在花丛间、柳林外开始做起了美梦,才华横溢却自觉功名浅薄,世道纷乱又有谁来怜惜那些坚守节义的人家呢?想要问那孤独的鸿雁它将飞向何方,却不知自己的身世也如同漂泊在天涯一般。
释义
首联以“绮词新濯蜀江锦”比喻自己的诗作辞藻华丽、新颖独特,而“险韵难追河汉槎”则表达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颔联描绘了诗人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吟诗作梦的场景,充满了浪漫与幻想,颈联则转而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才华横溢却难以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地位,尾联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漂泊、前途未卜的感慨与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李商隐对自己诗歌创作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抒发,首联以绮丽的词句和艰涩的韵脚为喻,展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创作过程中的艰辛,颔联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诗人的梦境相结合,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意境,颈联则笔锋一转,将诗人的才华与现实的不公相对比,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与无奈,尾联则以孤鸿自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己身世漂泊、前途未卜的感慨与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李商隐一生经历了晚唐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他的才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在仕途上却屡屡受挫,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使得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批判与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己诗歌创作和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与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以及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