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烛之年的解释

知文139个月前
风烛之年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意指人到了晚年就像风中摇曳的蜡烛一样,随时都可能熄灭,比喻生命垂危,随时可能死亡,形容人到了晚年身体衰弱,生命力微弱的状态。

1、风烛之年的释义

风烛之年指的是一个人到了晚年,身体衰弱,生命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形容人到了晚年,生命力脆弱,寿命不长,常用来表达对老年人的同情和关怀。

风烛之年的解释

2、风烛之年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年近垂暮,犹未寤存亡之分,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以翰墨为勋绩,辞章为勋伐,夸谈既往,虚论将来,皆无取焉,而足下家传余业,才高而道重,足为求贤之宗,而更沈滞至此,诚足惜哉!今以老病,告退闲居,随时任运,可谓至乐,去此二事,复欲何求?若以一老病之躯,残喘视听,与世周旋,无能为役,亦复何所多言!古人有言:‘人生七十古来稀’,今余年已七十有六,去日苦多,来日苦少,虽复兼解众艺,颇得旧名,而年衰疾笃,体不堪任,又昼夜各分,以是思之,何足称哉!然古人有言:‘风烛之年,常恐奄忽’,况复兼之于病邪!”

3、风烛之年的例句

他已是风烛之年,却仍坚持每天读书写字,精神可嘉。

4、风烛之年的分解解释

- 风烛:风中摇曳的烛火,形容微弱、不稳定。

- 之:助词,连接前后两个词。

- 年:年龄,特指晚年。

5、风烛之年的成语用法

作为形容词短语,通常用于描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态,表达对其生命脆弱性的同情和关怀。

6、风烛之年的示例

王大爷已是风烛之年,但他依然坚持每天早起散步,锻炼身体,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7、风烛之年的近义词反义词

- 近义词:桑榆末景(指晚年时光)、风中之烛(形容生命垂危,随时可能死亡)、垂暮之年(指晚年)。

- 反义词: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形容年轻美丽)、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风烛之年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老年人生命的脆弱,也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关爱老年人,让他们在晚年能够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