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酬郭给事 / 酬郭给谏》,全诗如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竹深每听尚书履,池暖时分太液杯。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东。
(注:原诗后两句为“朝罢谁携两袖烟,琴书拥案卧慵眠,君恩几日西归去,枇杷花里闭门居。”但题目中关键词所在的前两句已足够构建本题解析,故后两句在此仅作全诗展示。)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译文
宫门边的高阁上余晖掩映,桃李树阴阴柳絮儿飘飞,竹林深处常常能听见尚书(指郭给事)脚步声,天气变暖时太液池中有人分送着酒杯。
释义
洞门高阁:指宫廷中高大的楼阁。
霭余晖:余晖映照,景色朦胧。
尚书履:尚书行走时发出的脚步声,这里借指尚书本人或尚书府。
太液杯:太液池边的酒杯,象征宫廷中的宴饮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描绘了宫廷中的生活场景,通过“竹深每听尚书履”一句,展现了宫廷的幽静与尚书(郭给事)的尊贵地位,脚步声在竹林深处回响,更添一份神秘与庄重,而“池暖时分太液杯”则描绘了春天宫廷中的宴饮之乐,池水温暖,太液池边分杯共饮,一片和谐欢乐的景象,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宫廷生活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创作背景
王维此诗是酬和之作,即回应郭给事的赠诗,郭给事(或郭给谏)是王维的同事或友人,两人在宫廷中共事,有着共同的经历和感受,此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唐代宫廷文化的繁荣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王维的《酬郭给事 / 酬郭给谏》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幽静与欢乐,表达了诗人对宫廷文化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