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是凄凉偏薄命,自缘纤瘦不禁春。全诗是什么?

生辉119个月前

诗词原文

病中思

唐·李商隐

岂是凄凉偏薄命,自缘纤瘦不禁春。

朝云暮雨长相忆,一病经年未得身。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难道真的是因为命运凄凉才格外薄命吗?其实只是因为自己身体纤瘦,难以承受春天的气息,朝朝暮暮思念着远方的爱人,这一病就是整整一年,身体始终未能康复。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感慨以及对远方爱人的思念,首句“岂是凄凉偏薄命”以反问的形式开头,否定了命运凄凉是导致自己薄命的原因;次句“自缘纤瘦不禁春”则揭示了真正的原因——自己身体纤瘦,难以承受春天的气息(这里也暗含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因病缠绵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以病中思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的反问形式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不禁思考命运与人生的关系,次句则以“纤瘦不禁春”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朝云暮雨长相忆”和“一病经年未得身”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以及因病缠绵的痛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他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生活困顿,晚年时期,他更是疾病缠身,身心俱疲,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中既有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也有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反映了诗人晚年的孤独与无奈,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