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僧归日本
唐·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我赴文场君受戒,道边曾共望高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司勋员外郎,世称钱考功、钱司勋,钱起诗名早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并称“钱郎”,又与刘长卿并称“钱刘”,与韩翃、李端、吉中孚并称“大历十才子”,有《钱考功集》等传世。
译文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唐朝国都长安)来;一路行去,就如梦一般飘忽不定,极目远望,海水浮天,辽阔无边;扬帆东行,轻舟如箭,破浪而去,水上的月光与禅的寂静相通,海中的鱼龙也出来听法师讲经,当年我去参加科举考试,你去接受佛门戒律;我们在道路两边,曾共同遥望高宗皇帝。
释义
这首诗是钱起为送别一位归国的日本僧人所作,诗中描绘了僧人归途的遥远与梦幻,以及海上航行的艰辛与超脱,诗人也回忆了自己与僧人在不同道路上追求各自理想的经历,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背景,却不仅仅局限于离别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僧人归国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诗人也巧妙地将自己的科举经历与僧人的受戒之路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选择的尊重与理解,诗中“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海上航行的神秘与宁静,又寓意了佛法的深邃与广博。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钱起与某位日本僧人的交往有关,在唐代,中日文化交流频繁,许多日本僧人来华求法,钱起作为当时的知名文人,很可能与这些僧人有所交往,这首诗就是在送别一位即将归国的日本僧人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视,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