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猎
宋·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
风高鹰背秋空远,雨霁马蹄野草平。
狡兔何曾知窟穴,雄鹰已自识旌旄。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山冈像波涛般向东北方倾斜,我坐在胡床上观看射箭比赛正值春日晴朗,秋风高爽,鹰在辽阔的秋空中翱翔,雨后初晴,马蹄踏过平坦的野草,狡猾的兔子哪里知道自己的洞穴已被发现,雄鹰已经自动识别出了旌旗和旄头,归来后黄昏时分饱餐一顿,不脱蓑衣就在月光下安然入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观看狩猎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和狩猎活动的紧张刺激,首联“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以及诗人的闲适心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动物行为,展现了狩猎的生动场景,尾联则以诗人归来后的生活场景收尾,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狩猎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动物行为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狩猎活动的浓厚兴趣,诗中“坡陇如涛东北倾”一句,以波涛比喻山冈,形象地描绘了地形的起伏变化;“胡床看射及春晴”则点明了诗人的闲适心境和观赏狩猎的愉悦心情,颔联和颈联的景物描写和动物行为刻画,更是将狩猎的紧张刺激和生动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以诗人归来后的宁静生活收尾,与前文的紧张刺激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晚年退居家乡,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晚年时期,闲居家乡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关注,通过狩猎这一活动,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期望。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题目中只提到了“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这两句诗,但整首诗在结构和意境上都是完整且连贯的,在解析这首古诗时,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