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迷径行
唐·李群玉
容溪路转迷横彴,仙几风来得堕樵。
云影半开松径晓,水声初落石桥遥。
幽寻未已心先醉,独坐无言日已高。
回首人间如梦影,不知何处是归舟。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生卒年不详,约大中初前后在世,工诗歌,长于五言短诗,题材狭小,多写自然风景和男女爱情,诗风婉约秀丽,清新隽永,有《李群玉集》三卷传世,他虽不为时人所重,但才名却流传后世,与齐己、方干等人并称“晚唐三体”。
译文
容溪的道路曲折蜿蜒,让人迷失在横架的小桥边,仙风偶尔吹来,使得砍柴人失足坠落,晨光中,云影半开,松树小径若隐若现;水声初歇,远处的石桥显得更加遥远,我在幽深的山林中探寻美景,心已先醉;独自静坐,无言以对,日已高悬,回首望向人间,仿佛一场梦幻,不知何处是我的归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容溪边迷路,偶遇仙境般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归宿的深思,诗中“迷横彴”与“堕樵”描绘了迷路与意外的场景,“云影半开”与“水声初落”则展现了清晨山林的静谧与美丽,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虚幻感和对归宿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容溪边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心境变化,首联“容溪路转迷横彴,仙几风来得堕樵”以迷路和意外为引子,为全诗定下了神秘而幽远的基调,颔联“云影半开松径晓,水声初落石桥遥”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清晨山林的静谧与美丽,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心境,颈联“幽寻未已心先醉,独坐无言日已高”表达了诗人在探寻美景中的陶醉与孤独,尾联“回首人间如梦影,不知何处是归舟”则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世事的虚幻感和对归宿的迷茫,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一生未得显达,晚年颇感落寞,在游历山水之间时,他或许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从而产生了对归宿的迷茫与思索,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容溪边的自然美景和自己在其中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李群玉作为晚唐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才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