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啼昼,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槐影里,淡烟凝望,轻絮飘零,向东风邀载酒,奈帝城何处,落花啼鸟,终是凄凉景。
都门道,送君行去,千里云罗一霎杳,回首斜阳暮草,连天芳树,迢迢春色,远水遥山,只向东风邀载酒,定知无奈帝城春,忍听羌笛,声声怨切,吹彻《梅花》旧曲,空凝望,烟水渺无涯际。
作者及朝代
黄孝迈,宋代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德夫,号雪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为南宋末年一位较有才华的词人,作品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个人身世之感,风格哀婉,情感真挚。
作者简介
黄孝迈虽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见其才情横溢,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情感世界,尤其擅长处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用词精炼,意境深远,是宋代词坛中一位不可忽视的词人。
译文
临近清明时节,翠绿的鸟儿在白天啼叫,天气乍暖还寒,带着轻微的冷意,傍晚时分风雨才停歇,庭院中槐树的影子里,淡烟缭绕,我静静地凝望,只见轻盈的柳絮随风飘零,本想向东风借酒消愁,却无奈这帝京之中,落花与啼鸟交织成的景象,终究是一片凄凉。
在都城的大道上,我送你离去,千里之外的云罗瞬间变得渺远模糊,回头望去,夕阳下的荒草,连绵不绝的芳树,春色无边,远山远水,我试图再次向东风邀酒,却深知这帝城的春天,无论如何也无法让我释怀,怎能忍受那羌笛声声,哀怨深切,吹奏着旧时的《梅花》曲调,我只能空自凝望,那烟波浩渺,无涯无际。
释义
此词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象与离别场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与内心的凄凉感受,词中“只向东风邀载酒,定知无奈帝城春”一句,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也是对春天美好却带忧伤的深刻体悟。
赏析
黄孝迈此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与离别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中“向东风邀载酒”一句,展现了词人试图借酒消愁的意图,但“奈帝城何处,落花啼鸟,终是凄凉景”又迅速将这种希望打破,透露出深深的无奈与哀愁,而“只向东风邀载酒,定知无奈帝城春”更是将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又流露出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整首词情感丰富,层次分明,语言优美,是一首情感深沉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词中流露出的情感来看,很可能是黄孝迈在送别友人时所作,宋代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因仕途不顺或战乱流离而面临离别,这种背景下的离别之作往往带有浓厚的哀愁与无奈,黄孝迈此词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与离别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切不舍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体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