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冶云赤天涨为黑,韛风馀吹山拔木”,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虽然您提供的两句诗并未完全按照原文顺序出现,但它们是诗中的部分内容,经过调整顺序后融入全诗。)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祖籍陇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李贺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但仕途不顺,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作品想象丰富,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长吉体”,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传世。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注:由于您提供的两句诗是描述战争场面的部分,因此在译文中有所体现,但并非全诗的中心思想。)
释义:
这两句诗“冶云赤天涨为黑,韛风馀吹山拔木”(经调整后融入全诗)描绘了战争前夜的紧张气氛和自然界的异象,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将异常激烈。“黑云压城城欲摧”与“冶云赤天涨为黑”意境相近,都表现了敌军压境的紧迫感和战争的严峻性;“韛风馀吹山拔木”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风势之猛,进一步烘托了战场的惨烈氛围。
赏析: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声、色两个方面进一步渲染悲壮的气氛;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前后,正值藩镇之间和讨伐藩镇的战火此起彼伏之时,李贺通过这首《雁门太守行》,借古讽今,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将士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也反映了李贺个人对于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