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如今只见草色连天,淡云闲挂,古今悠悠,只有这大自然是永恒不变的,飞鸟在苍翠的山色里来去,人们伴着潺潺的水声高歌低泣,深秋时节,千户人家的帘幕都笼罩在蒙蒙细雨中,落日时分,一座座楼台在晚风中送出了悠扬的笛声,那高耸的佛塔朱红的屋脊向着北方,而寺院则静静地隐映在西边的山坳里。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宣州开元寺及其周围环境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六朝文物草连空”一句,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而“天淡云闲今古同”则表达了自然景色的永恒不变,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宛溪两岸居民的生活场景和开元寺的幽静环境。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上颇具匠心,诗人选取了开元寺及其周围环境的典型景物进行描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在写景中也寓含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深刻,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窣堵朱甍”、“招提素脊”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地描绘了开元寺的建筑特点,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任职期间所作,宣州开元寺是当地的一座著名古刹,诗人在此游览时,被其优美的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宣州开元寺及其周围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