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宋·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何妨举世嫌迂阔,故有斯人慰寂寥。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病体虚弱消瘦,以致头上的纱帽也显得宽大了,孤单一人客居在万里之外的成都江边,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但若想实现统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盖棺定论,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举世都嫌弃我为人迂阔,落拓不羁,又有何妨?毕竟还有你这样的人能慰藉我的寂寥。
释义
首联写自己年迈体衰,远离朝廷,颔联写自己地位低微,但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颈联写希望天地神灵佑护国家,百姓都在盼望朝廷收复失地,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即使被世人嫌弃,也依然坚持自己信念的豁达情怀。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所作,诗中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首联以病体开篇,点明自己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颔联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虽位卑却心系国家的赤诚之心;颈联通过想象,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社稷和百姓安宁的深切期望;尾联则以豁达的态度回应了世俗的偏见,展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时,他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的生活,他并未因此放弃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也展现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依然坚持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