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9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败荷

宋·苏泂

曾向西湖载酒行,香风十里过荷亭。

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

作者简介

苏泂,字召叟,约公元1150年前后在世,宋代诗人,与苏轼同为眉山(今属四川)人,但生卒年均不详,他大约生活在南宋高宗年间,曾做过小官,与陆游、刘克庄等人有交往,苏泂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有《泠然斋诗集》传世。

译文

曾经在西湖边载酒游览,十里香风吹过荷花亭。

如今枯荷倾倒任由它去,但滴落的水珠却伤害了娇嫩的兰花,真是太过薄情。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荷花盛景与今日的枯荷败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前两句回忆了昔日游览西湖时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后两句则描绘了枯荷败落后对兰花造成的伤害,以此暗喻人世间的薄情与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题材,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前两句“曾向西湖载酒行,香风十里过荷亭”描绘了诗人昔日游览西湖时的美好记忆,荷花盛开,香气四溢,令人陶醉,后两句“枯荷倒尽饶渠著,滴损兰花太薄情”却笔锋一转,将画面切换到了枯荷败落的凄凉景象,并借枯荷滴水伤害兰花来暗喻人世间的薄情与冷漠,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用词简练明快,既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哀愁,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苏泂生活在南宋高宗年间,那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诗人可能曾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有着深刻的感受,他通过描绘荷花的盛衰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情感,诗歌中的“滴损兰花太薄情”也可能暗指当时社会中的某些不公与冷漠现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题败荷》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歌,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荷花的美丽与哀愁以及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