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别韵
牡丹又欲试春妆,恼得闲人也作忙。
携酒醉看春睡足,倚栏吟对晚风凉。
(注:第二首“别韵”为根据关键词虚构之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刘禹锡并未直接以此句成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之作,也有抒发个人情感的优美篇章,刘禹锡在政治上几经沉浮,但其文学成就斐然,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赏牡丹
庭前的芍药虽然妖艳但缺乏气格,池中的荷花清雅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国色天香,花开之时整个京城都为之轰动。
别韵(虚构)
牡丹又要试着装扮春天的容颜,惹得清闲之人也变得忙碌起来。
带着美酒醉眼朦胧地看牡丹春睡正酣,倚着栏杆吟咏诗句对着晚风清凉。
释义
赏牡丹 通过对芍药和荷花的对比,突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别韵(虚构) 描绘了牡丹即将绽放时,人们因期待而忙碌的情景,以及诗人醉赏牡丹、吟咏风月的闲适心境。
赏析
赏牡丹 一诗,刘禹锡以芍药和荷花为陪衬,巧妙地突出了牡丹的高贵与美丽,诗中“真国色”三字,更是将牡丹的地位提升到了国家象征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深厚情感。
别韵(虚构) 则通过“牡丹又欲试春妆”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牡丹即将绽放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恼得闲人也作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牡丹的期待与喜爱,而“携酒醉看春睡足,倚栏吟对晚风凉”两句,则展现了诗人醉赏牡丹、吟咏风月的闲适与惬意。
创作背景
赏牡丹 一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对牡丹的深厚情感有关,唐代社会风气开放,赏花之风盛行,牡丹作为当时的名贵花卉,备受人们喜爱,刘禹锡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牡丹的赞美与敬仰。
别韵(虚构) 的创作背景则基于题目要求,虚构了一个诗人因牡丹即将绽放而心生欢喜,进而醉赏牡丹、吟咏风月的场景,虽然此诗并非刘禹锡原作,但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