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李白
唐·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风流儒雅客,顾我扬清芬。
博观万卷才,工诗出清新。
解骖荐渠登相门,立谈封作糟丘君。
此中固多乐,何必求神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及第,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曾一度被困于长安,后投奔唐肃宗,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杜甫晚年漂泊不定,最终在湖南岳阳的一艘小船上逝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史”。
译文
我在东都洛阳客居了两年,所经历的都是厌恶的机巧之事。
乡野之人对膻腥之物不感兴趣,常常连粗茶淡饭都吃不饱。
难道没有青精饭可以让我容颜焕发吗?
只是苦于缺乏炼制大药的资财,山林间的踪迹如同被扫去一般。
李侯你是金闺中的才子,却能够脱身去追求幽静的景致。
我们也曾有过梁宋之游,正期待着一起去采摘瑶草。
你是风流儒雅的客人,向我展示了你的清高芬芳。
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诗作清新脱俗。
你解下自己的马匹推荐我登上相门,我们交谈片刻你就被封为糟丘君。
这里本来就有许多乐趣,何必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神仙呢?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对好友李白的赞美和感激之作,诗中描述了杜甫在东都洛阳的遭遇和对李白的敬仰之情,李白解下自己的马匹推荐杜甫,两人交谈甚欢,杜甫因此深感李白的情谊和才华,诗中“解骖荐渠登相门,立谈封作糟丘君”两句,形象地描绘了李白对杜甫的赏识和推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叙述的手法,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赞扬,诗中“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与“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杜甫对世俗机巧的厌恶和对李白超脱世俗的赞赏。“解骖荐渠登相门,立谈封作糟丘君”两句则生动地描绘了李白对杜甫的赏识和推荐,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赠友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与李白交往期间,当时杜甫在东都洛阳客居多年,对世俗的机巧和膻腥之物深感厌倦,而李白则是一位超脱世俗的才子,他解下自己的马匹推荐杜甫登上相门,两人交谈甚欢,杜甫深感李白的情谊和才华,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和感激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对李白的深厚情谊和高度赞扬,也反映了杜甫对世俗机巧的厌恶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