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秋声。
山色不言语,松风时一鸣。
寒潭清见底,古寺静无名。
山僧相识浑相忘,不到山中十五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茶僧,也是杼山诗派的创始人,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及大量诗作,在中国诗论史上有较大影响,其一生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被尊为“茶圣”陆羽的挚友和导师。
译文
云开雾散天空显得格外开阔,树叶飘落宣告着秋天的到来。
山色静默不语,只有松风偶尔发出一声长鸣。
寒冷的潭水清澈见底,古老的寺庙寂静无名。
曾经相识的山僧如今都已忘却了我,我已十五年未曾到这山中来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返山中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云开雾散、叶落秋声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通过山色的沉默和松风的鸣叫,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幽静,颈联则具体描绘了寒潭的清澈和古寺的寂静,突出了山中的清幽与古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与山僧久别重逢却已相忘的感慨,以及自己对山中岁月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中的幽静与古朴,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岁月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通过云、叶、山、松、潭、寺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幽的山林之中,尾联的“山僧相识浑相忘,不到山中十五年”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使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份深沉与厚重。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一生与山林为伴,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可能是他在离开山中十五年之后,再次重返故地时所作,在长期的修行与游历中,诗人对山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当他再次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时,那些曾经与他相伴的山僧却已忘却了他,这不禁让他感慨万千,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山中岁月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