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姑苏别恨
唐·张继
一别姑苏江上台,绿波碧草恨悠哉。
斜阳映水无穷尽,明月照人空自来。
往事如烟随浪去,新愁似絮满尘埃。
何时重见江南景,再醉姑苏梦里回。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张继最著名的作品为《枫桥夜泊》,而此诗并非真实存在,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张继,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中唐时期,他以其深情细腻、意境悠远的诗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传世作品不多,但《枫桥夜泊》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译文
自从离开姑苏江边的那座高台,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无尽的哀愁,碧绿的江波与茂盛的草地,都似乎在诉说着我的离恨,夕阳映照在水面上,仿佛没有尽头;明月升起,照耀着孤独的我,却只能独自前来,往事如同烟雾一般,随着江浪远去;新的忧愁则像柳絮一样,布满了四周的空气,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那江南的美景,再次在梦中沉醉于姑苏的温柔乡。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姑苏(今江苏苏州)的深深眷恋与离别后的无尽哀愁,首联直接点题,写离别姑苏的情景;颔联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怨;颈联则运用比喻手法,将往事与新愁形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重逢江南美景的渴望与期待。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离别姑苏后的复杂心情,诗中自然景物的描绘与诗人情感的抒发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创作背景
(虚构)据传,张继在游历江南时,曾长时间驻足于姑苏城,对那里的山水风光、人文风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由于种种原因,他不得不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在离别之际,他心中充满了不舍与哀愁,于是写下了这首《姑苏别恨》,以表达自己对姑苏的深深眷恋与离别后的无尽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