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宋·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簿书何至烦勾校,归校芸香蠹简讹。
(注:“簿书何至烦勾校,归校芸香蠹简讹”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杨万里的某一首广为人知的诗中,可能是后人整理或误传时将其与其他诗句拼凑或误植,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杨万里可能创作的诗句之一,进行解析,在真实历史文献中,请查阅《诚斋集》等杨万里作品集以获取确切作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杨万里(1127年-1206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见长,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构想中的两句)
簿册文书何必如此繁琐地核对校正,不如回到书房,整理那些被蠹虫侵蚀的书籍,校正其中的错误。
释义
簿书:指官府文书、账目等。
勾校:核对、校正。
芸香:一种香草,古人常用来藏书以防蠹虫。
蠹简:被蠹虫蛀坏的书籍。
讹:错误。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繁琐公务的厌倦和对宁静读书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比“簿书何至烦勾校”的官场琐事与“归校芸香蠹简讹”的书斋生活,展现了自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物质利益的超脱,诗句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也反映了其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是构想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们反映了杨万里在某个时期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学术研究的热爱,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文人士大夫往往面临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杨万里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学术研究的执着追求,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无限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