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太平古寺劫灰余
唐·韦庄
太平古寺劫灰余,夕阳惟照一塔孤。
汉文有道恩犹薄,贾谊生平志未舒。
倦鸟归巢栖不定,惊风飘叶落难扶。
凄凉此地经行处,烟水茫茫草木芜。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太平古寺经历了劫难的灰烬之后仅余残迹,夕阳的余晖只照耀着一座孤独的佛塔,汉文帝虽然圣明,但对贾谊的恩情仍然显得淡薄,贾谊的一生志向都未能得到舒展,疲倦的鸟儿归巢却难以安定,狂风惊落了树叶,落叶也难以被扶起,在这凄凉的地方行走,只见烟水茫茫,草木荒芜。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平古寺的荒凉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贾谊命运的感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首联点题,写太平古寺的劫后余迹和夕阳下的孤独佛塔;颔联以汉文帝和贾谊的典故,暗喻自己虽有才华却未得重用;颈联通过倦鸟和惊风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凉和内心的苦闷;尾联则总结了全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太平古寺的荒凉景象和贾谊的生平遭遇,营造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悲壮的情怀;二是语言凝练,用词精准,如“劫灰余”、“惟照”、“志未舒”等词语都富有表现力;三是情感真挚,诗人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诗中,使得全诗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黑暗的时代,诗人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和赏识,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太平古寺的荒凉景象和贾谊的生平遭遇,寄托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感慨,更是对诗人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和无奈叹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