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似少陵真句法,未应言下更空回。出自哪首诗?

小编4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别郑炼赴襄阳

唐·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

说似少陵真句法,未应言下更空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译文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我守着这扇老旧的柴门,身体也日渐衰老多病。

我每日都读着你的诗作来度过时光,想到这次离别,心中不禁感到惊恐和神伤。

想到你即将远行至辽阔的峨眉之地,而襄阳的岘山也即将迎来明媚的春天。

如果说我的诗句有杜甫那样的真意和句法,那么你的离去,就不应该让我的言辞变得空洞无物。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在送别友人郑炼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时局的忧虑,首联描述了战乱时期的艰难生活,颔联则表达了对友人诗作的欣赏和离别时的伤感,颈联通过想象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尾联则借杜甫自己的诗句,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自己言辞可能变得空洞的担忧。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这一题材,展现了杜甫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时局的深刻忧虑,诗中“说似少陵真句法”一句,既是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也是对自己诗歌风格的自谦,通过“未应言下更空回”一句,表达了杜甫对友人离去后自己言辞可能变得空洞的担忧,这种担忧实际上是对友人离去后自己孤独和失落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左右,当时杜甫已经年近六旬,身体多病,生活困顿,而友人郑炼则即将前往襄阳任职,在战乱纷飞的年代,离别往往意味着生死未卜,因此杜甫在送别友人时,心中充满了不舍和忧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杜甫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是对自己孤独和失落的真实写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