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摇手且低声,惊心犹恐淮神听。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中流夜泊

唐·白居易

扁舟夜宿淮河岸,

独倚蓬窗看暮天。

老夫摇手且低声,

惊心犹恐淮神听。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尤其是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小舟在夜晚停泊在淮河的岸边,

我独自倚靠在船篷的窗前,望着黄昏的天空。

我(老夫)轻轻地摇手并压低声音说话,

心中惊恐万分,生怕惊动了淮河之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淮河夜泊时的情景,诗人独自一人在小舟中过夜,面对茫茫的河水与黄昏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孤寂与不安,他低声说话,甚至摇手示意不要出声,生怕惊动了淮河之神,表现出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恐惧。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夜泊淮河时的心理感受,通过“老夫摇手且低声”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惊恐与不安,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这种敬畏之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与尊重,诗中的“惊心犹恐淮神听”一句,还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增加了诗歌的吸引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的仕途经历有关,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在贬谪期间,他游历了许多地方,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深刻的了解,这首诗可能就是在他游历淮河时,夜泊舟中,面对茫茫河水与黄昏的天空,心中涌起无限感慨与不安,从而创作出来的,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敬畏与神秘感,也可能促使白居易写下这首充满神秘色彩的诗歌。

《中流夜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在淮河夜泊时的心理感受与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与尊重,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