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春不到怨春迟,又是红稀绿满枝。的释义

小编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惜春

宋·杨万里

等春不到怨春迟,又是红稀绿满枝。

已是夕阳无限好,更愁花影上东篱。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其诗作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抒发真挚的情感。

译文

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却埋怨春天来得太迟,转眼间又是红花凋零绿叶满枝头的景象,夕阳已经无限好,但更令人惆怅的是,那花影斑驳地映上了东边的篱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无奈之情,首句“等春不到怨春迟”直接点出诗人对春天迟迟不来的埋怨;次句“又是红稀绿满枝”则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红花凋零、绿叶满枝的景象;第三句“已是夕阳无限好”以夕阳的美好来反衬内心的愁绪;末句“更愁花影上东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花影映上东篱,更添一份落寞与惆怅。

赏析

这首诗以惜春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深深惋惜,首句“等春不到怨春迟”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又是红稀绿满枝”则以自然景象的变迁来映衬诗人内心的感受,红花凋零、绿叶满枝,象征着春天的离去和岁月的无情,第三句“已是夕阳无限好”以夕阳的美好来反衬诗人内心的愁绪,夕阳虽好,但终将西下,正如春天虽美,但终将逝去,末句“更愁花影上东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花影映上东篱,既是对春天逝去的怀念,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杨万里一生热爱自然,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变化,晚年时期,他可能对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春天即将逝去的时刻,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惜春》诗,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情感底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