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玉堂金铉贮稷契,蓬山璧水俱崔班。
风云际会时难遇,龙凤呈祥日易安。
文武兼资天下士,忠孝传世古今贤。
他年若得凌云志,不负韶华不负天。
作者与朝代:
此诗名为《壮志凌云》,作者为明代文人李梦阳(1473年-1529年),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祖籍甘肃庆阳,后徙居河南扶沟,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前七子之一,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对明代文学复古运动有着重要影响。
作者简介:
李梦阳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早年曾游历四方,广交文友,他的诗文风格雄奇豪放,语言质朴自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除诗文外,他还擅长书法和绘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
译文:
玉堂之中金铉高悬,象征着国家重臣的尊贵与才华,如同上古的稷契一般被珍藏,蓬山璧水的美景,也如同崔班(古代贤臣)的品德一样,令人敬仰,风云际会的时机难以遇到,但龙凤呈祥的日子却容易带来安宁,文武双全的人才,是天下难得的瑰宝;忠孝传家的美德,是古今贤人的典范,将来若能实现凌云之志,定不负这美好的韶华和苍天的厚爱。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玉堂金铉、蓬山璧水等意象,赞美了古代贤臣的尊贵与品德,也表达了诗人对文武双全、忠孝传家的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凌云之志为誓,表达了自己不负韶华、不负天地的决心和信念。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贤臣的敬仰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典故和成语,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表达了诗人的个人抱负和理想,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追求和价值取向。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梦阳仕途不顺、心怀壮志未酬之际,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困境,诗人深感时不我待,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壮志凌云》,诗中既表达了对古代贤臣的敬仰和向往,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坚定信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梦阳作为一位明代文人士大夫的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