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落日照平沙
宋·欧阳修
岸树低欹一雪余,枝头半叶已全无。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曲港跳鱼惊漾漾,斜桥收鸭入疏篱。
人家远近丛祠外,樯燕双双带晚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主张文道并重,反对浮靡的时文,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
译文
河岸边的树木因积雪初融而显得低垂歪斜,枝头上已经没有了半片树叶,夕阳照耀在广阔的沙滩上,西方的大荒之地显得更加辽阔;田陇之上,星星时隐时现,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弯曲的河港里,鱼儿跳跃激起层层波纹;斜桥边,鸭子被赶回稀疏的篱笆围成的院落,远处近处的人家,坐落在祠堂的外面,船桅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在傍晚的余晖中飞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江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首联“岸树低欹一雪余,枝头半叶已全无”点明了季节特征,即雪后初晴,树木因积雪而低垂,枝头已无树叶,颔联和颈联则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落日、明星、曲港、跳鱼、斜桥、收鸭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尾联则通过描写人家、祠堂、樯燕等人文景观,使整幅画面更加完整和生动。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江边景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诗人通过“岸树低欹”、“枝头半叶已全无”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雪后树木低垂、枝头无叶的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而宁静的基调,诗人通过描绘落日、明星、曲港、跳鱼、斜桥、收鸭等景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尾联则通过描写人家、祠堂、樯燕等人文景观,使整幅画面更加完整和生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修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的内容来看,它可能是诗人在某个冬日雪后初晴的傍晚,漫步于江边时所见所感而写成的,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晚年时期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和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