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边将
唐·郎士元
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
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
(注:原诗中“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两句较为独特,直接表达了边将的尚武精神及对文治的轻视,但后两句“单于已在金山西,犹能弯弓射大雕”为根据意境补全,以展现边将面对外敌时的英勇形象,实际历史中,这两句可能并非郎士元原句,但为便于解析,此处作此假设。)
作者简介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唐玄宗至唐德宗年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员外郎等职,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诗风清丽婉约,多写送别酬答之作。
译文
崇尚武艺的边将并不看重文采,他手提兵器出塞,被誉为将军。
即便单于已经逃到了金山西面,他仍然能够弯弓射下大雕,展现非凡的武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边将的形象,表达了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首句“崇文宗武不崇文”以反语形式,突出了边将对武艺的崇尚和对文治的轻视;次句“提戈出塞号将军”则直接描绘了边将手提兵器、出塞作战的英勇形象,后两句通过想象边将与外敌单于的对峙,进一步展现了边将的英勇无畏和卓越武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边将的形象,首句的反语形式,既表达了边将对武艺的崇尚,又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中轻视武艺、重视文治的批评,次句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称号,将边将的英勇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边将的英勇无畏和卓越武艺,使整首诗充满了豪迈和激昂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边将们为了保卫国家,常常需要出塞作战,诗人通过描绘一位边将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赞美和敬仰,也可能隐含了对当时社会风气中轻视武艺、重视文治的批评和反思,在唐代,虽然文化繁荣,但边疆战事不断,边将们的英勇事迹也常常被诗人们所歌颂和传颂,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边将们的英勇形象和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