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全诗是什么?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心是根,法是尘

心是根,法是尘,

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时光始现,

心法双忘性即真。

作者及朝代

作者:神秀禅师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神秀禅师,唐代高僧,禅宗北宗的开山祖师,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习经史,博览群书,后出家,五十岁时,到蕲州黄梅县双峰山东山寺求法,拜弘忍大师为师,弘忍寂后,神秀到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弘法,开北宗禅法,其禅法盛极一时,影响甚广,被誉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

译文

心是产生一切念头的根源,而各种佛法教义就像是镜子上沾染的尘埃,当这些尘埃(即执着于佛法的念头)和痕迹(即内心的杂念)都被清除干净时,光明的本性才会显现出来,只有同时忘却心和法,才能达到真正的悟性和本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比喻,阐述了禅宗关于心性、悟性和佛法的理解,心被比喻为根,是产生一切念头的源泉;法则被比喻为尘,是外在的佛法教义,诗人认为,只有去除内心的杂念和对佛法的执着,才能显现出真正的光明本性,达到真正的悟性和本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关于心性、悟性和佛法的深刻见解,通过“心是根,法是尘”的比喻,诗人巧妙地揭示了内心杂念和外在佛法教义对人们悟性的影响,他也强调了去除这些影响的重要性,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悟性和本真,这种思想在禅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指导人们修行、悟道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神秀禅师的禅宗修行和弘法活动密切相关,作为禅宗北宗的开山祖师,神秀禅师在修行和弘法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心性、悟性和佛法的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修行指导,这首诗的流传,不仅丰富了禅宗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