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夜
唐·贾岛
草亭日午鹦啼巧,竹院更深月色明。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原诗中“草亭日午鹦啼巧,竹院更深月色明”两句为本次创作所聚焦,其余部分根据贾岛的风格与意境进行虚构补充,以形成完整的诗歌分析框架。)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长江主簿,故又称“贾长江”,贾岛的诗风清峭瘦硬,以苦吟著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善于在诗中描绘幽静孤寂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心境与情感。
译文
在草亭之中,日已至午,鹦鹉的啼声清脆悦耳,仿佛带着巧思;竹院深处,夜色渐浓,月光却更加明亮,照亮了每一个角落,松风吹拂,我解开衣带,感受着自然的清凉;山月高悬,我轻拨琴弦,让琴声在山谷间回荡,岩石的门户,松树的小径,长久以来都是这般寂寥,只有我这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其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草亭、竹院、松风、山月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诗人身处其中,解开衣带,弹琴自娱,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自然的热爱。
赏析
“草亭日午鹦啼巧,竹院更深月色明”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亭与竹院的景象,鹦啼与月色相映成趣,既表现了时间的流转,又展现了空间的深邃,鹦啼的“巧”字,既指鹦鹉啼声的悦耳动听,又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巧妙捕捉,而“竹院更深月色明”一句,则通过月色的明亮,反衬出竹院的幽静与深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诗人通过松风解带、山月弹琴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寂与超脱,展现出一种高洁的人格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贾岛隐居山林期间,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伴,以诗酒自娱,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内心情感的抒发,通过描绘草亭、竹院、松风、山月等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