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一榻浑无梦,时有溪声枕外生。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文珦

悠然一榻浑无梦,时有溪声枕外生。

岩树影中闻鸟语,竹窗风里见云行。

闲居已得逍遥趣,尘世何须问姓名。

莫道山僧无伴侣,松花同吃水同烹。

作者简介

释文珦,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僧人、诗人,他生于南宋末年,历经战乱,后隐居山林,以诗为伴,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释文珦的诗作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躺在榻上悠然自得,全然没有梦境的打扰,时不时能听到溪水在枕边潺潺流淌的声音,岩石边的树影中传来阵阵鸟鸣,竹窗的风里可以看到云朵悠然飘过,闲居山林已经让我体会到了逍遥自在的乐趣,尘世间的名利荣辱又何必去追问呢?不要说山僧我没有伴侣,我与松花共食,与水同烹,自得其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首联“悠然一榻浑无梦,时有溪声枕外生”直接点题,表现了诗人躺在榻上无忧无虑、心无挂碍的宁静心境,以及溪水在耳边流淌的自然之音,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山林生活的美好,岩树、鸟语、竹窗、云行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意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自豪,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林中的自然景象和自己的生活状态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入圣的意境,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高尚情操,诗人也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创作背景

释文珦生活在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动荡时期,历经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他深感世俗的虚伪和名利的虚无,于是选择隐居山林,以诗为伴,过着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创作的一首描绘自己生活状态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厌倦,以及他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高尚情操,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追求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的普遍心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