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窗亦有心知梦,未到鸣钟已旋空”,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曹寅的《梦中曲》,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梦中曲
清 曹寅
春窗亦有心知梦,未到鸣钟已旋空。
花影忽生知日到,竹梢微动觉风来。
情知梦醒无痕迹,无奈春寒更漏催。
起向绿窗纱外看,残月犹自挂苍苔。
作者及朝代
作者:曹寅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曹寅(1658年-1712年),字子清,号荔轩,又号楝亭,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他是文学家、藏书家,参与纂修《全唐诗》、《佩文韵注》等书,又主持刊刻《楝亭藏书十二种》,曹寅性格旷达,爱好广泛,诗、词、戏曲、金石、书画、文玩、园艺无所不涉、无所不精。
译文
春天的窗户仿佛也有心感知梦境,还未到晨钟敲响的时候梦境就已消散,花影忽然显现,知道太阳即将升起;竹梢微微摇动,感觉到微风拂过,明知梦醒后不会留下痕迹,却无奈春寒中更漏声声催促,起身向绿窗纱外望去,只见残月仍然挂在长满青苔的天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梦境易碎的感慨,首联“春窗亦有心知梦,未到鸣钟已旋空”直接点题,写出梦境的短暂与易逝;颔联和颈联通过花影、竹梢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联系;尾联则以残月挂苍苔的景象,收束全诗,留下无尽的遐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春窗、花影、竹梢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将梦境与现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也通过梦境的易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并无确切的史料记载,但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某个春日清晨,从梦中醒来后,有感而发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
《梦中曲》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时光流逝与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