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梨花
唐·杜牧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
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诗歌以俊爽峭健、明丽隽永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杜牧的文学创作在晚唐时期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梨花冷艳的姿态完全超越了白雪,它淡淡的香气不经意间飘入我的衣襟,春风啊,请你不要停下来,将梨花吹向皇宫的玉阶上飞舞,要想欣赏梨花的洁白之美,最好在夜晚时分,但遗憾的是,梨花总是被春风催促着飘零,即便在晴朗明媚的日子里,梨花落地也会让人感到惆怅,更何况它们最终会飘零在泥土之中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梨花的冷艳、洁白和飘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前两句写梨花的美丽和香气,后两句则通过“洁白要须侵夜看”和“飘零却是被春催”等句,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以梨花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梨花的独特魅力,诗人以“冷艳全欺雪”来形容梨花的美丽,突出了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余香乍入衣”一句,又让读者仿佛能闻到梨花的淡淡香气,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后两句“洁白要须侵夜看,飘零却是被春催”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感慨,梨花虽然洁白美丽,但终究难逃飘零的命运,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杜牧的个人经历和情感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散文家,杜牧对自然美有着敏锐的感知和深刻的感悟,他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置身于梨花盛开的季节,被梨花的美丽和香气所打动,从而触发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杜牧也可能借此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和生命脆弱的深刻认识。
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