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天书时草凤皇诏,边奏亲开赤白囊”,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北征》,以下是该诗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北征》
唐·杜甫
皇恩只许住南邦,渭水岐山万里长。
请嘱防关将史努,慎勿教兵入故乡。
吾道频为世所憎,身投河朔逾年程。
弊裘羸马苦寒雪,乱山荒草路萦萦。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沾胸。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
天书时草凤皇诏,边奏亲开赤白囊。
……
(注:由于《北征》全诗较长,此处仅展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及前后相关诗句,以体现上下文。)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针对关键词所在部分)
天书(皇帝的诏书)时常需要起草如凤凰般华丽的诏令,边疆的奏报我也亲自打开那装有紧急军情的赤白囊(古代用以传递紧急军情的袋子,分红白两色)。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杜甫在朝廷中的工作场景,他作为朝廷官员,需要时常起草皇帝的诏书,这些诏书往往用词华丽,如同凤凰般绚烂,他还需要亲自处理边疆的紧急军情奏报,这些奏报被装在赤白囊中,以示其紧急和重要。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朝廷官员的繁忙工作,还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无论是起草诏书还是处理军情,都一丝不苟,尽心尽力,这种精神在诗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杜甫的忠诚和担当。
创作背景
《北征》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诗中详细记录了杜甫从凤翔回鄜州省亲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杜甫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还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北征》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长篇叙事诗。“天书时草凤皇诏,边奏亲开赤白囊”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杜甫在朝廷中的工作场景,还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