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夏日游山
唐·韦应物
畏日流金征路远,长松偃盖旧房幽。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野老逢人语,樵夫过岭愁。
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游。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宾客、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作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
译文
烈日炎炎,金光流溢,征途遥远而艰辛;高大的松树低垂着枝叶,覆盖着幽静的老屋,溪水在冰层下潺潺流淌,仿佛低声呜咽;沙路在积雪中变得平坦,易于行走,山野中的老人遇见行人便亲切交谈,而樵夫翻山越岭时却满怀忧愁,只有在清静的夜晚,我才能在梦中与故人一同游历这山水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游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畏日流金征路远,长松偃盖旧房幽”以烈日和长松为对比,突出了征途的艰辛与旧房的幽静,颔联“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通过描绘水声和沙路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清幽与寒冷,颈联“野老逢人语,樵夫过岭愁”则通过人物的活动,展现了山野生活的质朴与艰辛,尾联“唯应清夜梦,长与故人游”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游山的情景,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山中的清幽、寒冷、质朴与艰辛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以“畏日流金”形容夏日的酷热,以“长松偃盖”描绘山中的幽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声冰下咽”一句,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水声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感人,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期间,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韦应物常常游历山水,以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夏日游山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山水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某种逃避和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