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阴名郡拥朱轮,洛宅霜威尚袭人。的释义

梦梦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汝阴侯庙

唐·罗隐

汝阴名郡拥朱轮,洛宅霜威尚袭人。

古庙松风嘶断马,寒池月色映枯鳞。

功成却学松间卧,鬓雪难消剑上尘。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似等伦。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揭露和批判。

译文

汝阴这个著名的郡县里,曾经有达官贵人乘坐着华贵的马车;洛宅(代指汝阴侯的故居)中的威严,如同秋霜一般,至今仍然让人感到敬畏,古庙里松风呼啸,仿佛能听到战马嘶鸣;寒冷的池塘中,月光映照着干枯的鱼鳞,汝阴侯功成名就后,却选择像松树一样隐居山林;岁月流逝,鬓发如雪,他剑上的尘埃却难以消除,如果当初他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恐怕也会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老英雄一样,被世人遗忘。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汝阴侯庙及其周边的景象,以及汝阴侯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其命运的感慨,首联点明汝阴侯的显赫地位和威严;颔联通过古庙松风和寒池月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颈联则通过“功成却学松间卧”和“鬓雪难消剑上尘”的对比,展现了汝阴侯的淡泊名利和内心的矛盾;尾联则通过假设性的语气,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汝阴侯的形象跃然纸上,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假设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情感表达上,诗人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美,又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同情和感慨,使得诗歌在情感上更加饱满和深刻,诗人还通过描绘汝阴侯庙及其周边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清、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深感失望和愤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命运的感慨,通过描绘汝阴侯的生平事迹和命运遭遇,诗人既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敬仰,又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罗隐个人对于人生价值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