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晚泊长台驿》,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晚泊长台驿,
浅水摇船冷戛沙。
平林暝色接栖鸦,
雨余江涨渡头斜。
作者及朝代: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学识渊博,文章写得很好,曾参与编撰《新唐书》,他的诗词也颇有名气,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宋祁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多种官职,曾参与修撰《新唐书》,并独自撰写《新唐书·列传》部分,他的诗文在当时颇受赞誉,与兄长宋庠齐名,时称“二宋”。
译文:
傍晚时分停泊在长台驿,
浅水处摇船时船桨冷戛着河沙。
平坦的树林中暮色与栖息的乌鸦相接,
雨后江水上涨,渡口显得倾斜。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停泊在长台驿所见到的景象,前两句“浅水摇船冷戛沙,平林暝色接栖鸦”通过“浅水”、“摇船”、“冷戛沙”以及“平林”、“暝色”、“栖鸦”等意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冷清,后两句“雨余江涨渡头斜”则进一步补充了雨后的景象,江水上涨,渡口显得倾斜,更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层次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通过“浅水摇船”、“平林暝色”、“栖鸦”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冷清的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既有静态的宁静美,又有动态的生动感,诗人还通过“雨余江涨”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而富有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在傍晚时分停泊在长台驿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在旅途中,面对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愁绪与感慨,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感受转化为文字,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古诗,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