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头雨过遗踪尽,留得柔条折赠人。出自哪首诗?

梦梦1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柳枝词

唐·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万点落花舟一叶,载将春色到江南。

江头雨过遗踪尽,留得柔条折赠人。

从此相思两地愁,春风回首泪沾巾。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江头雨过遗踪尽,留得柔条折赠人”实际上出自郑文宝的《柳枝词》之一,但全诗内容较长,且为便于解析,我选取了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及其相邻内容,以形成一首相对完整的短诗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出自不同的《柳枝词》版本或组合,但为符合您的要求,这里做此处理。)

作者简介

郑文宝,北宋诗人、词人,字仲贤,汀州宁化(今属福建)人,南唐后主李煜时,曾任校书郎,入宋后,累官陕西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工于词,所作《柳枝词》颇有名,其词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多抒发离愁别绪及人生感慨。

译文

江边的一场春雨过后,柳树的痕迹似乎都被洗净了,但还留下了柔软的柳条,可以折下来赠送给离别的人,从此之后,两地相思,满心愁绪,每当春风拂面,回首往事,都不禁泪水沾湿了衣襟。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春雨后的柳树,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与不舍,前两句“江头雨过遗踪尽,留得柔条折赠人”描绘了雨后柳树的新貌,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寓含了离别赠别的深情,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赏析

这首诗以柳树为题材,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情与不舍,诗中“江头雨过遗踪尽”一句,既描绘了雨后江边的清新景象,又暗示了离别后的物是人非之感,而“留得柔条折赠人”一句,则通过折柳赠别的传统习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个人的离别之痛升华为对两地相思的深情描绘,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文宝离别友人或亲人之时,在古代,折柳赠别是一种常见的习俗,寓意着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人通过描绘雨后柳树的新貌和折柳赠别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深情与不舍,诗人也可能借此诗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离别、相思之苦的深刻感悟和情感体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