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1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夜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寒风啸雪透重楼,孤灯独坐意悠悠。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

生涯已惯贫中过,世事难从梦里求。

且把闲情付诗酒,明朝又是一年头。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家道中落,一生穷困潦倒,却才华横溢,诗作传世颇多,风格悲凉激越,有“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诗人”之誉,其人生经历与诗作情感紧密相连,多抒发个人遭遇与时代苦闷。

译文

寒风呼啸,雪花穿透重重楼阁,我独自坐在孤灯之下,思绪万千,虽然穿着厚实的棉衣(挟纩),心中所想依然觉得寒冷难当;此时才想起寻找衣物御寒,却也并不哀叹自己计划得太晚,我已经习惯了在贫困中度过生活,世间的种种事情也难以在梦中求得圆满,姑且将这份闲情逸致寄托于诗歌与美酒之中,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年开始了。

释义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虽已身着厚衣,但仍感寒冷,意识到需要更多衣物保暖时,并未因未及时准备而懊悔,体现了一种面对困境的淡然与自我安慰。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冬夜独处时的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寒风啸雪、孤灯独坐的凄清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中“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两句,既是对个人境遇的写照,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面对贫困与逆境时的豁达与坚韧,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乐观期待,体现了黄景仁诗歌中常见的悲凉与激越并存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虽才华横溢,却屡试不第,仕途无望,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某个冬夜,面对外界的严寒与内心的孤独,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感受,既是对个人遭遇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诗酒自娱,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