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唐·韦应物
几欲寄书愁不达,偶因閒暇一酬诗。
远天明月临沧海,静夜清风入竹篱。
别后相思人似旧,归来独坐梦如痴。
何时共饮东窗下,细话前尘与后期。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多少次想要寄信给你,却担心信件无法送达;偶尔有空闲时,便写下一首诗来寄托思念,远方的天空明月高悬,照耀着茫茫沧海;静谧的夜晚,清风轻轻吹过竹篱,分别之后,我对你的思念依旧如初;归来后独自坐着,梦中仿佛与你相见,何时才能再次相聚,在东窗下共饮美酒,细说过去的往事和未来的约定?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几欲寄书愁不达”,写出了诗人多次想要寄信给友人,却担心信件无法送达的忧虑;颔联“偶因閒暇一酬诗”,则通过写诗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颈联“远天明月临沧海,静夜清风入竹篱”以景寓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尾联“何时共饮东窗下,细话前尘与后期”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再次相聚的期盼。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写信、写诗、观景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首联的“愁不达”三字,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颔联的“一酬诗”则体现了诗人以诗寄情的雅致,颈联的景物描写,既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又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尾联的期盼之情,则使整首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任某地刺史期间所作,当时,他因公务繁忙,与友人分别已久,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有了空闲时间,便写下了这首诗来寄托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写信、写诗、观景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再次相聚的期盼之情,也反映了韦应物作为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