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已是萧萧吹我急,主人宁得厌飕飕”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原文:
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二首·其二
唐·杜甫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癫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已是萧萧吹我急,主人宁得厌飕飕。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江畔的人家桃树生长得茂盛,春寒时节细雨绵绵,桃花从稀疏的篱笆中透出,桃花的影子在水中摇曳,仿佛被碧水暗暗牵引,而风却嫉妒红花的美,反而倒吹过来,吹落的花瓣随风飘到船边,水波和风力都显得那么怯弱,已经是风吹得萧萧作响,吹得我很急了,主人啊,你难道不厌烦这嗖嗖的寒风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桃花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诗中“萧萧吹我急”和“主人宁得厌飕飕”两句,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叹息。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中的落花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象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已是萧萧吹我急,主人宁得厌飕飕”两句,则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叹息,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流离失所、漂泊无依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桃花的凋零,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隐喻和反映,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叹息,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