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文同的《山雨》,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雨
宋·文同
雨来山色暗成愁,雨后波光翠欲浮。
却忆西楼风露夜,月华如水酒如渌。
作者简介: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北宋画家、诗人,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知陵州、洋州,元丰初年知湖州,逝世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译文:
雨来之时,山的颜色变得暗淡,仿佛带着忧愁;雨过之后,水面上泛起层层波光,翠绿之色仿佛要浮起来一般,回想起在西楼度过的那些风露之夜,月光如水般清澈,酒也如同清泉般甘冽。
释义:
首句“雨来山色暗成愁”描绘了雨中山色的暗淡与忧愁之感;次句“雨后波光翠欲浮”则展现了雨后水面的波光粼粼与翠绿欲滴的景象,后两句则通过回忆,将读者带入一个风露交加的夜晚,月光如水,酒香四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雨为线索,通过描绘雨前、雨后的山色与水光,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美丽,首句“雨来山色暗成愁”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山色以忧愁之感,形象地描绘了雨中山色的暗淡与沉闷,次句“雨后波光翠欲浮”则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雨后水面的波光粼粼与翠绿欲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后两句则通过回忆与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歌内容来看,很可能是文同在游历山水之间,偶遇山雨,触景生情而创作,诗人通过对雨前、雨后的山色与水光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通过回忆与想象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