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鲁史王正月,泰帝河图岁甲寅。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史笔吟

朝代:唐

作者:韦庄

仲尼鲁史王正月,泰帝河图岁甲寅。

天子当阳正万国,诸侯率职贡八珍。

炎图已录讴歌里,王道方施礼乐辰。

谁继柏陵高士韵,幽兰秀菊并芳馨。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难江南,开始创作诗歌,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曾历任滁州、睦州、苏州等地刺史,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王建建立前蜀,韦庄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蜀亡后,归唐任左散骑常侍,韦庄的诗大多描写晚唐离乱生活,感情深挚,风格清丽,是“花间派”词人的鼻祖。

译文

孔子撰写鲁国史书以王正月为开篇,泰帝依据河图洛书确定了岁在甲寅的纪年,天子面向南方统治着万国,诸侯遵循职责进献着各种珍宝,炎黄的图录已经记录在讴歌之中,王道的施行正逢礼乐昌盛之时,谁能继承柏陵高士的韵味,让幽兰和秀菊共同散发芳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孔子撰写史书、泰帝确定纪年、天子统治万国、诸侯进贡等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文化传统,诗人也表达了对古代高士风骨的敬仰,以及对美好品德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内容上融合了历史、文化和道德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视角,首联以孔子和泰帝为引子,点明了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传承;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天子统治和诸侯进贡的场景,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繁荣景象;尾联则通过赞美高士的韵味和美好品德,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在艺术上,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巧妙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历史、文化和道德等抽象概念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情感,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热爱有关,作为一位晚唐至五代的诗人和词人,韦庄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迁,对古代社会的政治秩序和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古代社会的场景和人物,表达了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与韦庄个人的经历和心境有关,通过赞美高士的韵味和美好品德,表达了他对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