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论六书》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六书既废小雅缺,能使兼存此其实。
点画有源如水流,偏旁相配成文字。
学书当自学八分,变化飞腾出妙意。
但令心手得相应,何愁绝笔无遗议。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六书(指汉字的六种造字和用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被废弃后,《小雅》(诗经的一部分)也显得残缺不全,但有人能够使六书的精髓与《小雅》的实质并存,文字的点画如同水流有源,偏旁部首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文字,学习书法应当从学习八分书(隶书的一种)开始,通过变化飞腾展现出书法的妙意,只要让心与手相互配合得当,又何必担心书写完毕后会留下遗憾或被人非议呢?
释义
本诗主要讨论了汉字造字法(六书)的重要性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诗人认为,尽管六书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或废弃,但仍有人能够坚守并传承这一文化精髓,诗人也强调了学习书法的重要性,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达到心手相应的境界,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赏析
陆游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汉字造字法(六书)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他通过对比六书被废弃后的文化残缺与有人能够坚守传承的对比,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人也通过描述学习书法的过程和心得,展现了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远,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学造诣,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内外交困,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陆游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坚守显得尤为重要,他通过创作这首诗,表达了对汉字造字法(六书)这一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同时也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期望和愿景,这首诗不仅是对汉字造字法的赞美,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