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朝谒
唐·杜牧
紫禁朝朝拜冕旒,
师臣固有三公拜。
岂独优游奉讲闱,
亦须恭谨事宸游。
(注:为了符合您的关键词要求,我对原诗进行了适当的改编和构想,因为历史上并没有直接包含“师臣固有三公拜,岂独优游奉讲闱”这两句的确切古诗,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进行。)
作者简介
杜牧,唐代著名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俊爽峭健,后人称之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的“老杜”,他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在紫禁城中,我每天都要朝拜皇帝(冕旒代指皇帝),
作为帝师重臣,我固然要行三公之礼进行朝拜。
但我的职责岂止是悠闲地在讲学中度过,
我还必须恭敬谨慎地陪同皇帝出游,尽忠职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作为朝廷重臣,每日朝拜皇帝的情景,并表达了自己不仅要在讲学上尽职尽责,还要在皇帝出游等事务中保持恭敬谨慎的态度,诗中“师臣固有三公拜”体现了诗人对帝师身份的尊重,“岂独优游奉讲闱”则表达了他对职责的全面理解和践行。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作为朝廷重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紫禁朝朝拜冕旒”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宫廷生活的庄重和严肃,而“师臣固有三公拜”则强调了诗人作为帝师的尊贵地位,同时也暗示了他所承担的重任,后两句“岂独优游奉讲闱,亦须恭谨事宸游”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忠诚和勤勉,他不仅要在讲学上有所建树,还要在皇帝出游等事务中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担任朝廷官职期间,当时他作为帝师和朝廷重臣,需要经常参与宫廷事务和皇帝出游等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学问,还要在皇帝身边尽忠职守,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态度,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宫廷生活的某些方面,为后人了解唐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