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武夷山
朝代:宋
作者:刘子翚
九曲溪流碧似烟,
山川非复壶中见。
人间仙境难留住,
鸡犬犹传云外啼。
作者简介
刘子翚(1101年—1147年),字彦冲,号屏山,建州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市)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诗人,他是朱熹的老师刘勉之之子,自幼受家学熏陶,学识渊博,尤精《周易》,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九曲溪的水碧绿如烟,
眼前的山川已不再是壶中仙境的模样。
人间的仙境难以长久留住,
但云外仍传来鸡鸣犬吠的声音,仿佛仙境依旧。
释义
“九曲溪流碧似烟”描绘了武夷山九曲溪的秀丽景色,溪水碧绿清澈,如同烟雾缭绕。“山川非复壶中见”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慨,虽然眼前的山川依然美丽,但已不再是壶中仙境那般超脱尘世。“人间仙境难留住”进一步强调了仙境的难以捉摸和短暂,“鸡犬犹传云外啼”则以云外传来的鸡鸣犬吠声,暗示仙境虽逝,但那份超脱与宁静仍留存在人们心中。
赏析
这首诗以武夷山的自然美景为背景,通过对比壶中仙境与眼前山川的异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九曲溪流碧似烟”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武夷山的秀丽景色,为全诗奠定了清新自然的基调,次句“山川非复壶中见”则巧妙地引入了仙境的概念,与眼前的现实形成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后两句“人间仙境难留住,鸡犬犹传云外啼”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仙境虽逝但精神永存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子翚在游览武夷山时所作,武夷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刘子翚在游览过程中,被武夷山的秀丽景色所深深吸引,同时也感受到了仙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差异,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仙境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