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雁南飞
唐·张籍
今年雁南身更北,可怜送目怀居人。
寒塘欲晓侵残月,秋色平分入暮云。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生于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享年六十一岁,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多写现实题材,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译文
今年的大雁本该向南飞去,而我却向北而行,心中满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寒冷的池塘在拂晓时分侵占了残月的光辉,秋色被均匀地分入傍晚的云彩之中。
释义
今年雁南身更北:大雁通常秋天南飞,但诗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向北而行,表达了与常规相反的境遇和心情。
可怜送目怀居人:诗人用“送目”表达远望,心中充满了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不舍。
寒塘欲晓侵残月:描绘了拂晓时分,寒冷的池塘与即将消失的残月相互映衬的景象。
秋色平分入暮云:秋色被均匀地分入傍晚的云彩之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赏析
这首诗以“雁南飞”为背景,却反其道而行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首句“今年雁南身更北”直接点题,突出了诗人与常规相反的境遇,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可怜送目怀居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和不舍,后两句“寒塘欲晓侵残月,秋色平分入暮云”则通过描绘拂晓时分的景象和秋色的变化,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语言平易近人,风格自然流畅,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诗中的景象描绘也极具画面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张籍的生平经历有关,张籍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迁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与大雁相反的飞行方向,以及拂晓时分的景象和秋色的变化,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