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煮豆燃豆萁
宋·文天祥
真功那复叹蒸沙,静笑饥肠日夜哗。
风雨满山啼鸟泪,冰霜尽日冻梅花。
生无补于时艰日,死岂留名在竹帛。
莫向人间争宠辱,百年终是梦浮槎。
(注:虽然“真功那复叹蒸沙,静笑饥肠日夜哗”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文天祥广为人知的某篇名作,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想了一首包含这两句的虚拟作品,并围绕其进行解析,文天祥的诗词多表达其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浮休道人、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译文
真正的功绩哪会叹息如同蒸沙般徒劳无功,我静静地笑着,任凭饥饿的肚子日夜喧闹,风雨交加中,满山的鸟儿啼哭流泪,冰霜覆盖下,梅花整日遭受严寒的侵袭,活着未能对艰难的时局有所补益,死后又怎能留下姓名在史书之上,不要向人间争宠夺辱,百年人生终究只是一场梦幻般的浮槎之旅。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首联以“蒸沙”比喻徒劳无功,反衬出诗人对真正功绩的执着追求;颔联通过风雨、啼鸟、冰霜、梅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坚韧的氛围;颈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前未能为国尽忠的遗憾和对死后留名的淡然;尾联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倡导超脱世俗宠辱,视人生如梦。
赏析
本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体现了文天祥作为民族英雄的坚韧与不屈,又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情与哲思,诗中“真功那复叹蒸沙”一句,掷地有声,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坚定信念;“静笑饥肠日夜哗”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豁达,全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构想之作,但若将其置于文天祥的生活背景中,可以想象他是在国家危亡之际,面对个人命运的坎坷与国家的动荡,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时写下的,文天祥一生致力于抗元复国,虽屡遭挫折,但始终不渝,他的诗词中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集中体现,既表达了他对真正功绩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危亡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