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声洒洒流琳琅,使我一听乐洋洋。的释义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书斋听诵

宋·陆游

诵声洒洒流琳琅,使我一听乐洋洋。

清风拂帘书满案,明月照窗夜初长。

心随文意游四海,笔走龙蛇赋八荒。

此中自有真意趣,何必寻仙访故乡。

作者及朝代

陆游,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

陆游生活在南宋偏安一隅、外患频仍的时代,他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惊人,现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译文

诵读之声清脆悦耳如同美玉相击,让我一听便心生欢喜,满心舒畅,清风轻轻吹过,撩动着窗帘,书桌上摆满了书籍;明月高悬,照亮了窗户,夜晚的时光才刚刚开始,我的心随着文章的意思遨游四方,笔下如同龙蛇舞动,赋诗作文,描绘着广阔无垠的世界,在这书斋之中,自有无尽的乐趣和深意,我又何必去寻找仙境,远离故乡呢?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书斋中听人诵读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首联直接点题,诵声之美令人心旷神怡;颔联以清风明月为背景,烘托出书斋的静谧与雅致;颈联通过“心游四海”和“笔走龙蛇”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自由与畅快;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书斋生活的满足与自得,认为这里便是他心灵的归宿。

赏析

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将书斋中的诵读声、清风、明月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诗人通过“心游四海”和“笔走龙蛇”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在知识世界中的自由与畅快,表达了对学问的无限热爱和追求,尾联的“此中自有真意趣,何必寻仙访故乡”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书斋生活的满足与自得,以及对精神世界的深刻领悟。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学问,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由,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晚年退居山阴之时,此时的他虽然仕途不顺,但精神生活却极为丰富,在书斋中,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享受着诵读带来的乐趣和心灵的满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通过描绘书斋中的场景和氛围,表达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陆游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