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唐·韦应物
空山闻静籁,心境自澄明。
听经猿入定,破梦鹤鸣阴。
古木参天秀,清泉绕石鸣。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情。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在空旷的山林中,我听到了宁静的自然之声,心境也随之变得清澈明亮,猿猴在聆听经文时仿佛进入了禅定状态,而鹤的鸣叫则打破了梦境中的阴霾,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展现出秀美的姿态,清澈的泉水绕过石头,发出悦耳的声响,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意趣,何必再去询问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诗中“听经猿入定”一句,以猿猴聆听经文入定的形象,象征了内心的平静与超脱;“破梦鹤鸣阴”则通过鹤的鸣叫打破梦境,暗示了诗人从尘世梦境中觉醒,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中的静谧、古木的秀美、清泉的悦耳等自然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还巧妙地运用动物形象,如猿猴入定、鹤鸣破梦,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在表达隐逸思想的同时,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是在韦应物晚年隐居山林时创作的,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晚年他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宁静淡泊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